近年来,惠民县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顽强拼搏,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实现140.13亿元、5.17亿元,是2007年的1.83倍、3.36倍,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9.20:42.97:37.83。共引进过千万元项目163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3个。魏桥创业、创源集团、国瑞实业、力丰机械、龙马重工、康和药业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初具雏形。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华润公司、基德公司、六和科技“退城进园”顺利推进,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成功举办群众文化节、孙子文化旅游节、胡集书会等大型节会活动,古城河水利风景区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旅游强县通过专家组评审。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以人为本,每年65%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比2007年分别增长146%、75%,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5%。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2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新建、改造校舍10.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本科录取率连年保持全市前列。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药价平均降幅达41%。成功列入国家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设保障性住房1530套。深入开展“情暖万家1+1”帮扶活动,210户贫困家庭脱贫。人口计生工作扎实有效,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蓝天碧水”工程强力推进,取得全国重点流域和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双第一”。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县省级、市级文明单位分别达到25个、89个,被评为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
五年后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超过14600元
今后五年,是惠民县培植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面对新形势,根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县政府确定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跨越赶超”为主题,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黄蓝”两区建设战略机遇,围绕“承接融入滨州大发展,加快跻身全省先进县”总体目标,倾力培植“孙子故里、绿色惠民”,“田园风情、生态水城”两个品牌,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进程,全力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重要的新兴工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休闲之城,努力建设生态、幸福、和谐、文明的新惠民。主要预期目标是,各项经济指标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到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46: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超过36000元、14600元。
今后五年发展蓝图宏伟壮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工作中突出五个重点:着力提升壮大工业经济。坚持把工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体、跨越赶超的关键,重点培植高端高质高效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化纤绳网、纺织服装、板材加工等传统产业,建立起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的新型现代工业体系,提升工业化水平,迅速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总量和实力。
着力突破完善基础设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长远规划、逐步建设”的原则,保护开发历史文化名城,精心打造生态园林新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以李庄、胡集、姜楼、辛店为支撑,以9个特色小城镇为节点的梯度化城镇发展体系。
着力巩固加强农业基础。突出特色和品牌,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特色镇、优势产业带,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展林水会战,深入推进绿色惠民建设,实施一批农田水利精品工程,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好家园。
着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优势,挖掘整合资源,完善配套服务,精心打造融孙子文化、古城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格局。积极培育煤炭、化纤绳网、生物医药等物流市场,全力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特色餐饮、温泉酒店、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提质增量。
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努力使全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提高幸福指数。加快文化强县建设,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县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健全民主法治,扎实推进平安惠民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2年全力为群众办好六件实事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新的一年,惠民将按照“围绕跨越发展这一中心,贯穿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全力为群众办好六件实事,努力建设‘六型’政府”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创新实干,为今后五年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定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2%、25%和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重点为群众办好六件实事:
1.交通畅通工程。启动滨惠大道规划建设,加快融入滨州步伐。以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改造县道21.1公里、村级公路626公里,实现“村村通”。优化公交线路,提高护城河以内机关、学校、商贸中心等人流密集区营运密度,切实缓解城区交通压力。
2.教育保障工程。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确保一中新校区春季投入使用,县第二实验学校、教师住宅小区年底竣工验收,完成5处中小学教学楼建设,实施7处中学、7处小学取暖设施改造,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0处。积极推进惠民晨光实验学校、惠民致远实验学校两所民办学校建设,确保年内开学招生。
3.医疗保障工程。确保大年陈镇、清河镇病房楼上半年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医疗区、胡集镇卫生院年前交付使用。65岁以上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每年享受一次免费查体。新农合一、二、三级医院报销比例分别提高到90%、80%、40%,重大疾病救助病种增加至7个,报销比例不低于70%。
4.居民增收工程。鼓励全民创业,增加经营性收入,拓宽投资理财渠道,引导居民从存款保值到投资增值转变,增加财产性收入,大幅改善生活质量。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和下岗职工就业,年内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7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逐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离退休人员和职工工资收入。
5.安居保障工程。强力推进新城区建设,启动便民服务中心、湖畔花苑小区、中心花苑小区、文化园区以及配套工程,完成福苑社区二期楼房建设及头堡村村民入住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廉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200套、公共租赁房900套,改造棚户区515户、危房570户。
6.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工程。建设集老年服务设施、优抚对象医疗中心、孤残儿童及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残疾人康复中心、退伍军人培训中心、救灾物资储备库于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
围绕上述目标,深入实施“工业兴县、产业强县”战略,坚持扩总量与调结构并举、提增速与转方式并重,推动工业经济扩规模、服务业发展上档次、农业生产增效益。加快特色餐饮、温泉酒店、批发零售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品牌商场、高档酒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项目、高端住宅区,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体系,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把惠民打造成为休闲旅游、投资兴业的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