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两句话,引起了广大民众和网友的强烈关注。而就在此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最低工资年均增长13%以上、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十二五期间职工工资翻番”的规划。
这些顺应民意的改革目标,如何才能落到实处?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故事 7年了工资都没啥变化
说起涨工资的话题,在郑州市一家公司工作了7年的张先生,显得很郁闷。
“2005年,我来单位的时候,平均工资3000多元。”张先生说,那时候这样的工资相当诱人,属于众多职业中的高薪行业。那时候郑州的房价,每平方米才2000元多一点,蔬菜价格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价格都很低,在市区租个一室一厅的房子,只不过240元。
如今,7年过去了。令张先生郁闷的是,每月工资仍在3000至4000元之间徘徊。“当年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将近两平方米房子,现在两个月工资可能还买不到一平方米。”张先生说,除了房价,其他生活用品价格都不知道涨了多少倍。“这7年,工资没啥变化,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上,工资是降低了,而且降低了不少。”张先生无奈地说,按照现在的物价,他连房子都买不起了。
建言 降低税负把收入提上来
对于张先生的经历,全国人大代表唐祖宣说,政府给出了涨工资的指标,这往往都是体制内的人受益,而对于广大的编制外、非事业单位以及非公务人员、非央企人员,涨工资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在这个高物价时代,建议政府让物价实实在在降下来,其实就等于给大家增加了工资。”唐祖宣还建议,政府要注重收入分配领域的公平性,调控部分国企高管过高薪酬和某些收入过高行业的工资水平过快增长,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则认为,对于央企、国企来说,涨工资很容易。但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本身并不具有承担高人力成本的职责,由于原材料成本增加、汇率变动、税负偏高等因素,想让企业把工资涨上去,恐怕是件难事儿,“政府为职工涨工资,大家都赞成,但同时一定要给企业减免税收”。
油价能强制上涨 工资为啥不可以
驻豫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副校长宋纯鹏表示,现在很多行业的人对于工资收入都很不满意,工资不应该是“死工资”,而应该建立可控机制,针对不同行业、职业、阶层,制定涨幅。同时,应该建立不同行业的收入补偿机制,国家应制定出一个收入计算办法,在经过初级分配以后,对一些艰苦行业实施补偿机制,不能让“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种情况再延续下去。
驻豫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宋丰强则认为,应该立法每年强制涨工资。“现在有个情况很奇怪,一说涨工资相关部门就说要这样研究那样商讨。菜价上涨的时候跟老百姓商量了吗?油价上涨的时候跟老百姓打招呼了吗?物价都是强制上涨,工资为什么不可以”?
宋丰强建议,一个城市的最低工资必须两年一涨,涨幅不得低于20%,“老百姓都说,工资上涨的速度赶不上CPI的增速,工资从2500元涨到2800元,房租从1000元涨到了1500元,老百姓不是更穷了?所以必须建立强制涨工资机制,涨的幅度还不能是一点点”。
国企领导不应该拿高工资
驻豫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认为,国有企业领导不应该拿高工资,国有企业领导就是负责管理,应该和公务员拿同样的薪水。企业挣钱多是因为国家政策好,而不是因为他们自己有本事。他们把大笔的钱放入自己的腰包,这不只是一个公平问题,而是一个变相贪污问题。
“国企的人请客吃饭国家报销,买车加油国家报销,此外还拿那么高的工资,国家体制不允许他们这样做,老百姓不服,社会不服,我作为政协委员更不服!”王超斌认为,他们实际上是在利用国家的资源利用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给自己谋私利。这于情于理都不能接受,也因此引发了强烈的社会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