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职场人士都常抱怨,为何工资老是跑不过CPI,今日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涨工资体:“蜀道难,难于涨工资”、“十年生死涨工资,不思量,自难忘,不涨工资,无处话凄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涨工资的念头向东流”、“试问卷帘人,却道工资依旧”、“读书破万卷,不如涨工资”。各种美丽的古典诗词都派上了新用场,个中写法,有戏谑、有无奈、有讽刺,不一而足。
据一份调查显示,近期中国普通劳动者的工资涨幅没有跟上物价涨幅的步伐。究其原因,短期内工资涨幅受经济减速的制约,食品价格高涨加剧通胀形势。长期来看,中国的低成本发展原则、高税负及过低的出口价格为“低工资、高物价”提供了存在的基础。提高工资会增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但对整个社会而言,短期内还不至于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因此,解决中国“工资-物价”间的矛盾,政府责无旁贷。解决之道:既要“控高”,又要“提低。”
物价工资谁跑得更快?
新华社数据显示,普通劳动者工资涨幅输给物价。近期,首次发布的新华经参仕邦人力资源指数显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国15个城市的4个重点行业中,工资涨幅输给了物价涨幅。
该指数以15个城市(9个东部城市、3个中部城市和3个西部城市)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四个重点行业为调查对象,以2010年1月为基期,通过将2011年6月的数据与基期、去年同期、上月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这一结论。
虽然多数城市工资总额在提升,但是扣除物价因素后,多数地方实际工资多数呈下降态势。以2010年1月为基期,全部15个城市4个行业,实际工资仅增长1%;与2010年6月比,实际工资下降5% 。
央行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人认为物价过高收入不变。10月8日,央行营管部发布对北京市2011年第三季度1400户城镇储户进行的问卷调查,从调查数据结果分析来看,2011年第三季度居民的物价满意度、收入满意度均呈下降趋势。居民对未来的经济形势并不看好,致使居民金融投资热情下降,七成人认为物价过高收入不变。
“低工资、高物价”,谁之过?
短期内,工资涨幅受经济减速的制约,食品价格高涨加剧通胀形势。目前,中国GDP增速放缓、制造业PMI指数在今年3月后,持续走低,这与新华社报告中15个城市总体劳务用工聘用量出现环比回落的态势基本保持一致,也能解释实际工资下降的现象。2010年起的新一轮食品价格上涨领跑CPI,让老百姓的菜篮子也“越拎越重”,生活成本骤增。2011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1%。其中,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3.4%,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0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43.5%。
2011年食品和非食品价格涨幅
(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中国“低工资,高物价”长期存在的基础。首先,从经济运行实际来看,中国目前工资水平低,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家通过低成本优势来拉动经济增长长期结果。其次,中国的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税导致物价居高不下。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售价比国内同类商品还便宜。
第三,中国的出口价格过低,中国的廉价商品让西方国家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利益,但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讲,却要承担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货膨胀的损失。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国内就要按照汇率增发等量人民币来平衡这些由出口结汇投放的巨额货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会相应上涨。
最后,长期以来教育、住房、医疗等长期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是居民的工资上涨所不能弥补的,这对其他方面的消费也有严重的挤出效应。
个别区域和行业,工资-物价间的矛盾或将得到缓解。虽然在珠三角等东部传统的劳务用工集聚地由于两个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性用工荒,聘用量在减少,但在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速加快、用工需求大增,聘用量则出现高速增长。
预计中部地区的聘用量可能会保持比较高的增速,实际劳动报酬也有增加的趋势,而西部地区伴随着大量农民工的回流,可能会出现就业岗位或高收入就业岗位供不应求的现象。从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近期在中国呈现“井喷”式发展,出现近40%增长且增速进一步提高;其中,送货员、货运司机等新型工种工资增长最快。
随着中国制造业PMI指数在8月份的止跌回升,制造业聘用量会小幅增加,劳动报酬也有望逐渐出现正增长。
不同地区外出农民工在省内、省外务工的分布
单位:%
地区 2009年 2008年
省内 省外 省内 省外
东部地区 79.6 20.4 79.7 20.3
中部地区 30.6 69.4 29.0 71.0
西部地区 40.9 59.1 37.0 63.0
数据来源: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0
解决之道:既要“控高”,又要“提低”
在中国,物价-工资螺旋式上升不会发生。多年来,中国以低工资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增长,随着产业升级换代阶段,人员素质逐渐提高,工资水平是必然要相应提高的。诚然,提高工资会增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本,但对整个社会而言,短期内还不至于形成“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压力。
中国工资增长长期低于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和税收的增长,具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在工资过快过度增长,且商品短缺时,CPI会因此上涨,但目前中国的情况是产能、产品过剩,不具备价格上涨的充分条件。影响企业利润的要素中,包括节能减排、增税、加息、涨薪、专利费用、土地资本化等,工资不应承担全部的成本压力。
缓解“工资”、“物价”间的矛盾,政府责无旁贷。当前,第一要务仍是“稳物价”,特别是防止农产品(000061)价格继续飙涨,积极控制通胀预期。过快的物价上涨需要调控,过慢的收入增长也需要调控,应努力提高劳动者工资议价能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不仅高过工资增速,也高于GDP增速,意味着政府出台政策措施增加民生福利,既有可行性也有必要性。政府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推动涨工资,特别是对于效益不好的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政府应该体现责任担当,来促使他们给员工涨工资,比如,减免企业税负。提高工资的同时,更要优化分配的结构,即在工资总额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工资的结构调整,来提高大多数低端劳动力的工资,减小贫富分化。
本地招聘求职,就到惠民人才网www.huiminrencai.com